Search

•育兒日常•

《放寒假囉-落實作息表》

幸福可能學放寒假...

  • Share this:

•育兒日常•

《放寒假囉-落實作息表》

幸福可能學放寒假第三週了,其中一項家庭作業就是完成且落實作息表

在還沒成為母親以前,自己一直是個講求規律,凡事都是要按表操作,打亂一個時間點都不行的人,簡直是強迫症吧

而這些的規律,在有了孩子以後,卻消失的連個影子都沒有了,因為總覺得為什麼要這麼苛刻孩子,又還沒進入校園,作息表是何必呢,而且我們平時也是規律在行事,應該不太需要製作吧

這些的想法,在加入幸福可能學以後,才真的了解什麼是阿德勒正向教養所提及的作息表。
原來不是以往我們印象裡的按表操課,更不是如校園裡的課表那樣,而是從這些固定的日常培養出健康且共好的親子關係。

我們家的作息表從去年一直拖延至現在才真的完成,因為媽媽我總是毛太多、想太多,希望可以做的好看,而老師說不用完美,先求有,因為還會再做調整,後來決定放手給它去吧,連護貝都沒有呢

大概簡單的用電腦製作一些文字與Pomi有共鳴的圖檔,接著一起協力貼上磁鐵,就這麼完成了

🔍作息表內容如何來
✅全家一起家庭會議討論並且協力製作完成
✅起初先求有再求好,先放入與孩子固定的共同、同樂的項目與時間
✅內容要視覺化(尤其是年紀越小的孩子

🔍為什麼需要作息表
✅蒙特梭利(羅寶鴻)— 孩子在4歲以前的發展,會經驗「秩序敏感期」,內心對每一件人、事、物的固定性,都會有強烈的需求。若前後不一,就會讓孩子產生困惑、不安、沮喪,甚至哭鬧的情形。
✅ 阿德勒《兒童的教育》— 人是具一致性、可預測的整體,明確的範圍和界線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。
✅減少孩子的界線試探
✅提升孩子的合作意願
✅減少親子之間的紛爭與衝突
✅父母可以不再需要用命令句要求孩子做什麼

例如:我們固定某些時段可以看卡通,Pomi在非該時段想要看時,我們會跟她說「現在不是看影片時間,如果想要看什麼影片的話,可以等到看影片時間時看,相信妳是可以等待」
(通常她都會主動與我們擊掌,表示她可以)

若是孩子忘記該時段要做些什麼事時,也可以使用提問的方式,而非直接命令,「可以看看我們的作息表,接下來是什麼呢」。
孩子喜歡告訴你大於被他人告知與命令,此時孩子就會在作息表前看一看,然後喜悅的露出表情
(Pomi看完後,會開心大聲的說:是刷牙啦)

當孩子對於什麼時間,要做些什麼事的責任歸屬到自己時,是練習自立的開始,也能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

🖍作息表不是一層不變的,而是需要納入與考量孩子與父母的感受與需求,另外也會隨著環境與孩子的年齡有所不同,可以一起家庭會議討論、作些調整

我們家也還在一起練習之中,#每天的一點點進步都是將來的一大步。

#阿德勒正向教養
#健康的親子關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育兒的路上,既不容易,卻又豐盈迷人 曲折蜿蜒,我們一起相互鼓勵,一起長大。 斜槓 兒童初階瑜珈國際師資認證 MamiBuy駐站部落客 泛亞國際-iPan屋合作
View all posts